中医怎么判断感冒

关键词: #感冒
关键词: #感冒
中医判断感冒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结合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证型特征进行辨证分型。常见判断依据主要有恶寒发热特点、汗出情况、舌苔脉象、伴随症状等。
观察患者面色苍白或潮红,眼结膜是否充血。风寒感冒多见舌淡红、苔薄白;风热感冒常见舌红、苔薄黄;暑湿感冒多现舌苔厚腻。咽喉红肿程度可辅助判断热象,扁桃体肿大提示外邪入里化热。
通过听咳嗽声音辨别证型。风寒感冒咳嗽声重沉闷,痰少难咯;风热感冒咳声嘶哑,痰黄黏稠;暑湿感冒多见咳声混浊伴痰鸣。呼吸气粗多为实证,气弱声低常见于体虚感冒。
详细询问恶寒发热特点: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咽痛;暑湿感冒多见身热不扬、头身困重。了解发病季节、诱因及二便情况,夏季贪凉饮冷多属暑湿证。
脉象变化是重要辨证依据。风寒感冒多见浮紧脉,反映卫阳被遏;风热感冒常见浮数脉,提示热邪袭表;暑湿感冒多现濡缓脉,体现湿浊阻滞。虚人感冒可见细弱脉,小儿感冒可能出现指纹浮紫。
综合四诊信息进行证候归类。除风寒风热暑湿三型外,还有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等特殊证型。气虚感冒表现为反复易感、倦怠乏力;阴虚感冒多见口干咽燥、低热盗汗。辨证准确才能指导用药,如风寒用荆防败毒散,风热用银翘散。
感冒期间宜饮食清淡,避免生冷油腻,风寒证可适量饮用姜枣茶,风热证适合白萝卜蜂蜜水。保持充足休息,注意室内通风,出汗后及时擦干避免复感。若发热超过3天不退或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流感等疾病。平时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增强卫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