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病毒是什么

HIV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简称,属于逆转录病毒科,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逐渐衰竭。HIV感染后可能发展为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
HIV病毒由包膜蛋白、衣壳蛋白和RNA基因组构成,其逆转录酶可将病毒RNA转化为DNA并整合至宿主细胞基因组。病毒外层包膜上的gp120蛋白能与CD4受体特异性结合,这是感染宿主细胞的关键步骤。
病毒侵入CD4+T细胞后大量复制,导致免疫细胞数量持续下降。随着病程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发热、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最终因免疫系统崩溃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无保护性行为是主要传播方式,病毒可通过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传播。共用注射器或输入污染血液制品可导致血液传播。感染孕妇在妊娠期、分娩或哺乳时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胎儿。
窗口期后可通过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确诊。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HIV抗体快速检测试纸,确诊需进行Westernblot试验。病毒载量检测能评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片等药物进行阻断治疗。确诊感染者需长期服用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孕期规范抗病毒治疗等。
HIV感染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避免生冷食物防止机会性感染。出现持续发热或体重骤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所有治疗药物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