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胸膜炎如何治疗

心胸外科编辑 医颗葡萄
0次浏览

关键词: #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胸腔穿刺抽液、胸腔闭式引流、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结核性胸膜炎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多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1、抗结核药物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的核心治疗是规范抗结核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可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繁殖。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患者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须完成6-9个月的标准疗程。

2、胸腔穿刺抽液

对于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需行胸腔穿刺抽液缓解压迫症状。操作需严格无菌,单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避免复张性肺水肿。抽液后可注入尿激酶等药物减少胸膜粘连。术后需监测血压、氧饱和度,警惕气胸、出血等并发症。

3、胸腔闭式引流

反复积液或脓胸患者可能需要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期间需保持管道通畅,记录引流量和性状,警惕引流液突然减少可能提示堵管。每日更换引流瓶并严格消毒,引流时间一般不超过7-10天。拔管前需复查胸片确认肺复张情况。

4、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对于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或胸膜明显增厚者,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激素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积液吸收,但可能掩盖结核活动征象。使用时需配合足量抗结核药物,疗程通常为2-4周,需逐步减量停药。

5、手术治疗

慢性胸膜增厚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可能需行胸膜剥脱术。手术可改善肺功能,但创伤较大,需评估患者心肺耐受性。术后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不张和感染。多数患者通过药物联合胸腔引流即可控制病情,手术仅适用于特定情况。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期间需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鱼肉、鸡蛋、西蓝花等食物。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呼吸困难。定期复查胸片和肝肾功能,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是防止复发和耐药的关键,家属应协助监督用药并做好隔离防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