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后耳朵很痒怎么办

中耳炎后耳朵很痒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局部冷敷、遵医嘱使用药物、及时就医复查等方式缓解。中耳炎后耳朵瘙痒通常与炎症未完全消退、分泌物刺激、过敏反应、继发真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等因素有关。
耳道潮湿可能加重瘙痒或诱发感染。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阻挡进水,洗后及时用干净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水分。避免游泳或潜水等活动,减少耳道接触水的机会。若因出汗导致耳道潮湿,可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距离吹干。
抓挠可能损伤皮肤导致继发感染。可用指腹轻压耳周缓解痒感,或通过听音乐转移注意力。儿童患者家长需修剪孩子指甲并监督其行为。夜间瘙痒明显者可佩戴轻薄透气的棉质护耳罩,减少无意识抓挠。
低温能暂时抑制神经末梢敏感度。将冰袋包裹毛巾后贴敷耳廓10-15分钟,每日重复2-3次。冷敷时避免温度过低或时间过长,防止冻伤。冷敷后需擦干冷凝水,维持耳周皮肤干燥。
细菌性感染引起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真菌感染需选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过敏反应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滴耳液。使用前需清洁耳道,药物温度应接近体温。
持续瘙痒超过1周或伴随耳痛、流脓、听力下降时,需耳鼻喉科就诊。医生可能通过耳内镜观察鼓膜状态,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继发外耳道湿疹需联合皮肤科治疗,合并胆脂瘤等病变可能需手术清除。
日常应避免使用挖耳勺等尖锐物品清理耳道,棉签仅清洁外耳道即可。饮食宜清淡,减少海鲜、辛辣食物摄入。睡眠时患耳朝上避免压迫,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若需戴助听器或耳机,每日使用前后需用酒精棉片消毒接触部位。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免疫力恢复,加速炎症消退。出现发热、眩晕等全身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