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时心脏的代偿反应有哪些

心力衰竭时心脏的代偿反应主要有心肌肥厚、心率增快、心室扩张、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血流重新分布等。
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是心脏对压力负荷增加的主要代偿方式。长期高血压或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壁增厚以增强收缩力,但过度肥厚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可能引发胸闷、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室壁厚度超过11毫米,此时需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培哚普利叔丁胺片等药物延缓心室重构。
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短期内可提高心输出量。患者静息心率常超过100次/分,伴随心悸、出汗等表现。但持续心动过速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可能加重心力衰竭。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评估,必要时可使用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控制心率。
容量负荷过重时心室腔扩大,通过Frank-Starling机制增强每搏输出量。常见于二尖瓣反流患者,胸片显示心影增大,听诊可闻及奔马律。过度扩张会导致二尖瓣环扩大加重反流,需限制钠盐摄入并联合使用呋塞米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药物。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化,初期通过收缩血管维持血压,长期则加速心肌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夜尿增多,实验室检查显示BNP水平升高。需规范使用螺内酯片、卡维地洛片等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机体优先保障心脑供血,皮肤、肾脏等器官灌注减少。表现为四肢厥冷、尿量减少,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此时需密切监测血压、尿量等指标,避免使用强效利尿剂,可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改善血流动力学。
心力衰竭患者应每日监测体重变化,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毫升以内,采用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但需进行步行等有氧训练,睡眠时抬高床头减轻夜间呼吸困难。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出现气短加重或下肢水肿明显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