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

疱疹性咽峡炎通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少数情况下可能合并细菌感染。该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或肠道病毒71型等病原体感染导致,表现为咽部疱疹、发热等症状。
病毒感染是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因。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型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侵入咽部黏膜后引发炎症反应,形成特征性灰白色疱疹。病毒性感染起病急骤,常伴随38-40℃高热,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可能引起吞咽疼痛。血常规检查通常显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喷雾剂、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细菌感染多继发于疱疹破溃后。当口腔黏膜屏障受损时,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能引起继发感染,表现为疱疹周围红肿加重、脓性分泌物增多。血常规可见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此时需遵医嘱添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治疗。但需注意,单纯疱疹性咽峡炎无须常规使用抗生素。
日常护理需保持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拒食或嗜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患病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患儿用品需单独消毒,接触分泌物后彻底洗手以阻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