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有哪些

粘连性肠梗阻主要由腹部手术史、腹腔炎症、腹部创伤、先天性发育异常及放射性损伤等原因引起。粘连性肠梗阻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既往腹部手术是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手术过程中对腹膜及肠管的机械性刺激可能导致纤维蛋白渗出,形成粘连带。阑尾切除术、妇科手术或肠道肿瘤切除术等均可引发术后粘连。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绞痛、肠鸣音亢进等症状。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严重时需行粘连松解术。
腹腔内感染如腹膜炎、盆腔炎等炎症反应可导致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积,形成粘连。结核性腹膜炎、化脓性阑尾炎等慢性炎症更易造成广泛粘连。患者常伴有发热、腹部压痛等炎症表现。治疗需控制感染源,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抗生素,必要时手术清除脓液。
腹部钝器伤或穿透伤引起的腹膜损伤可激活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粘连束带。车祸撞击、刀刺伤等外伤后可能出现迟发性肠梗阻。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伴随局部瘀斑或伤口。急性期需手术探查止血,后期梗阻需行肠粘连松解术。
胚胎期肠旋转不良、肠系膜发育缺陷等先天因素可导致异常纤维束带形成。儿童期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肠梗阻,多伴有呕吐胆汁样物。腹部CT可见肠管位置异常。治疗需手术切除异常束带,必要时行肠排列术预防复发。
腹部肿瘤放疗后,电离辐射可导致肠系膜血管内皮损伤及纤维化。盆腔放疗后数月到数年可能出现慢性肠梗阻,伴有腹泻、营养不良等。肠镜检查可见黏膜苍白萎缩。治疗需营养支持,狭窄严重时可行肠造瘘或短路手术。
预防粘连性肠梗阻需注意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腹腔手术中使用防粘连材料。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时应禁食并及时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泻药加重肠管损伤。日常饮食宜选择低渣易消化食物,保持规律排便习惯,腹部手术后定期复查评估肠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