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发病率高吗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不属于高发疾病。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血管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等症状。该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成人发病率更低。
过敏性紫癜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尤其是3-10岁年龄段,可能与感染、食物过敏、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多数患儿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部分病例与链球菌感染相关。皮肤紫癜通常对称分布于下肢及臀部,按压不褪色,可伴有瘙痒或疼痛。关节症状多见于膝、踝等大关节,表现为肿胀和活动受限。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腹痛,严重者可并发肠套叠或消化道出血。肾脏损害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极少数进展为肾功能衰竭。
成人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显著低于儿童,但病情往往更为复杂。成人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肾脏损害和持续性紫癜,治疗难度相对较大。部分成人病例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疾病相关,需要长期随访观察。妊娠期女性患过敏性紫癜可能增加胎盘功能不全的风险,需密切监测母婴状况。
过敏性紫癜的预后通常良好,多数儿童患者可在1-2个月内自愈。日常应注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减轻水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及可能致敏的食物。若出现血尿、持续腹痛或关节肿胀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复查。恢复期可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诱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