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尤其多见于产后女性及中老年人群。盆底功能障碍可能与妊娠分娩、年龄增长、慢性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妊娠分娩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胎儿经阴道分娩时可能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多次分娩、胎儿体重过大、产程延长等因素会进一步增加发病概率。年龄增长也是重要诱因,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盆底支持结构松弛。长期慢性咳嗽、便秘、肥胖等引起的腹压持续升高同样会削弱盆底支撑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先天性结缔组织薄弱等遗传倾向。
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时漏尿,盆腔器官脱垂可察觉阴道口肿物脱出,性功能障碍包括性交疼痛或快感减退。轻度症状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中重度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或手术修复。建议避免重体力劳动,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有症状者应及时到妇科或泌尿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