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鼓膜穿孔

中医治疗鼓膜穿孔主要通过中药内服、外治法和针灸等方式改善症状并促进修复。鼓膜穿孔多由外伤、感染等因素导致,中医辨证施治可缓解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风热侵袭证常用银翘散加减,含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肝胆火盛证选用龙胆泻肝汤,含龙胆草、栀子等清泻肝火;脾虚湿困证以参苓白术散为主,含党参、茯苓等健脾化湿。药物需煎煮后温服,避免生冷刺激。
清洁耳道后可用黄连滴耳液消炎止痛,或将六神丸研粉吹入患处。外敷可选如意金黄散调敷耳周,含大黄、黄柏等成分。操作需严格消毒,防止继发感染。
主穴取听宫、听会、翳风等耳周穴位,配合合谷、足三里等远端取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20分钟。针灸可疏通耳部经络,改善局部气血运行。
选取耳部内耳、肾、神门等反射区,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3-5次以刺激穴位,有助于促进鼓膜微循环。皮肤过敏者慎用。
忌食辛辣燥热食物,适量食用百合、山药等滋阴之品。可配伍药膳如枸杞猪肝汤补益肝肾,或菊花决明子茶清肝明目。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进水。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耳内镜观察愈合情况,若穿孔较大或久不愈合应结合西医处理。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噪音刺激,睡眠时患耳朝上。急性期禁游泳及乘坐飞机,恢复期可适度进行耳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