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窦炎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急性鼻窦炎中医治疗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穴位贴敷、中药熏蒸、推拿按摩等方式。急性鼻窦炎多因外感风邪、肺经郁热或肝胆湿热引起,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需结合证型辨证施治。
风寒袭肺证可用辛夷清肺饮加减,含辛夷、苍耳子等宣通鼻窍药物;风热犯肺证常用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含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成分;肝胆湿热证可选龙胆泻肝汤,含龙胆草、黄芩等清泻肝胆药物。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方,避免自行用药。
主穴选取迎香、印堂、合谷等穴位疏通鼻窍,配穴根据证型加减,风热加曲池、大椎,风寒加风池、列缺。采用泻法针刺,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针灸能改善鼻腔通气,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
将白芥子、细辛等药物研末调糊,敷贴于大椎、肺俞等穴位,通过皮肤吸收刺激经络。适用于风寒型鼻窦炎,贴敷4-6小时后去除,避免皮肤灼伤。夏季三伏天贴敷效果更佳,可减少冬季发作。
选用苍耳子、辛夷、薄荷等草药煎煮熏蒸鼻腔,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蒸汽可稀释脓涕促进排出,药物成分直接作用于鼻黏膜。熏蒸时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烫伤,熏后注意保暖。
点按迎香、鼻通等穴位各1分钟,沿鼻梁两侧上下推揉,配合开天门手法。每日早晚各一次,能缓解鼻塞头痛。推拿前清洁双手,动作轻柔,皮肤破损者禁用。可教会患者自行操作辅助治疗。
治疗期间需避风寒、忌辛辣刺激食物,保持鼻腔清洁。若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或视力变化应立即就医。中药治疗需坚持2-4周,症状缓解后仍建议巩固调理,预防转为慢性。日常可练习鼻部保健操,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增强抵抗力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