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和骨髓水肿的区别是什么

骨髓炎和骨髓水肿是两种不同的骨骼病变,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症,骨髓水肿则是骨髓腔内液体异常积聚的病理状态。两者在病因、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
骨髓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通过血行播散、外伤或邻近感染灶扩散导致。骨髓水肿通常与创伤、缺血、退行性病变或炎症反应相关,如骨关节炎、应力性骨折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髓炎急性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慢性期可能出现窦道流脓。骨髓水肿以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疼痛多为钝痛或负重后加重,通常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骨髓炎在X线早期可见软组织肿胀,后期出现骨质破坏和死骨形成,MRI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伴周围强化。骨髓水肿MRI表现为骨髓腔内弥漫性T2高信号,无骨质破坏或死骨,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
骨髓炎病理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骨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骨髓水肿主要为骨髓内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间质液体潴留,无化脓性改变。
骨髓炎需长期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需手术清创。骨髓水肿以休息、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为主,部分病例需高压氧治疗。
出现持续骨痛或肿胀时应尽早就医,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损伤。骨髓炎患者需完成足疗程抗生素治疗,骨髓水肿患者可配合物理治疗促进液体吸收。日常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保持适度活动以维持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