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胆汁性腹膜炎症状有哪些

轻度胆汁性腹膜炎症状主要有右上腹隐痛、低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轻度腹胀等。胆汁性腹膜炎通常由胆囊炎、胆管炎、胆道结石或胆道手术并发症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早期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钝痛或胀痛,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程度较轻但逐渐加重,与胆汁刺激腹膜有关。患者可能误认为普通胃痛,但按压胆囊区(墨菲氏点)可能出现压痛。建议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需通过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伴随畏寒但无寒战。发热由胆汁渗漏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轻度升高。需与感冒等普通感染鉴别,若发热持续48小时未退或超过38.5℃,提示病情进展可能。
胆汁刺激腹膜可引发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可能含胆汁样苦味液体。症状与胃肠炎类似,但多无腹泻且呕吐后腹痛不缓解。患者需禁食油腻食物,呕吐频繁时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等止吐药物。
因腹膜刺激和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厌食,尤其抗拒高脂饮食。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建议选择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需监测体重变化及营养指标。
腹腔内胆汁积聚可导致肠蠕动减弱,表现为腹部膨隆但无剧烈压痛。听诊肠鸣音减弱,X线检查可能显示肠管积气。需与肠梗阻鉴别,可尝试热敷缓解症状,禁止自行使用促胃肠动力药。
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禁食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胆汁渗漏。饮食应选择无脂或低脂半流质食物,如稀粥、蒸蛋羹等,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监测体温和腹痛变化,若出现剧烈腹痛、高热或皮肤巩膜黄染,提示可能发展为化脓性腹膜炎,须急诊手术治疗。康复期可遵医嘱服用胆宁片、消炎利胆片等中成药辅助治疗,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