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查乳糖不耐受症

乳糖不耐受症可通过氢呼气试验、乳糖耐量试验、粪便酸性检测、基因检测、小肠黏膜活检等方式诊断。乳糖不耐受症通常由乳糖酶缺乏、肠道菌群失衡、肠道炎症、遗传因素、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
氢呼气试验是诊断乳糖不耐受症的常用方法。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服用乳糖溶液,随后通过专用设备检测呼出气体中的氢气浓度。乳糖不耐受症患者由于乳糖酶缺乏,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氢气,导致呼气中氢气浓度升高。该方法无创且操作简便,但可能受肠道菌群状态影响。
乳糖耐量试验通过检测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变化判断乳糖消化能力。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摄入乳糖后,医务人员会定时采集血液样本测量血糖值。正常消化乳糖会使血糖上升,而乳糖不耐受症患者血糖升高不明显。该方法需多次采血,可能引起不适,但结果较为直观。
粪便酸性检测适用于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症诊断。未消化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会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导致粪便pH值降低。医务人员会采集粪便样本检测其酸度,同时观察是否存在还原物质。该方法无创且适合年幼儿童,但可能受其他消化道疾病干扰。
基因检测可发现与乳糖酶持续性缺乏相关的基因突变,如LCT基因多态性。该方法通过采集口腔黏膜细胞或血液样本进行DNA分析,能明确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的遗传基础。基因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但无法反映获得性乳糖不耐受症,且检测费用较高。
小肠黏膜活检通过内镜获取小肠组织样本,直接检测乳糖酶活性。这是诊断乳糖不耐受症的金标准,能准确评估小肠黏膜乳糖酶分泌功能。但该方法为有创检查,通常仅在其他检查结果不明确或需要排除其他小肠疾病时采用。活检可能引起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怀疑乳糖不耐受症时应避免自行诊断,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检查方法。确诊后可通过调整饮食减少乳制品摄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替代品。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预防营养缺乏。症状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乳糖酶补充剂,如乳糖酶胶囊。日常注意记录饮食与症状关系,帮助识别个体耐受阈值。婴幼儿乳糖不耐受需家长密切观察喂养反应,及时调整配方奶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