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心肌缺血怎么办

孕妇心肌缺血可通过吸氧治疗、调整饮食、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孕妇心肌缺血通常由妊娠期心脏负荷增加、贫血、冠状动脉痉挛、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
孕妇心肌缺血发作时可立即进行低流量吸氧,有助于缓解心肌缺氧症状。吸氧时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同时监测胎心变化。若吸氧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胸痛加重,需立即就医。
建议采用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可增加富含钾离子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少食多餐,每餐七分饱,减轻胃肠对心脏的压迫。
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可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回心血量。每日保证8-10小时睡眠,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活动时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硝酸甘油片缓解心绞痛,但需注意可能引起的低血压。严重贫血者可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片,合并高血压时可用拉贝洛尔片控制血压。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产科和心内科医师联合制定的用药方案。
对于药物控制无效的严重心肌缺血,经多学科会诊评估后,可考虑在妊娠中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极少数情况下需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时机需综合评估胎儿安全性。
孕妇应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心电图检查,每周测量体重和血压变化。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等增加心脏负荷的行为,保持情绪稳定。如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产后需继续监测,部分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在分娩后可自行缓解,但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者需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