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小儿紫癜性肾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血尿、蛋白尿等症状,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抑制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起,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对称分布的出血性皮疹是典型表现,多见于下肢及臀部,可能伴随瘙痒或轻微疼痛。皮疹初期呈鲜红色,压之不褪色,逐渐转为暗紫色。皮肤症状通常先于肾脏损害出现,家长需避免患儿抓挠皮损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皮疹反复发作或面积扩大,应及时复诊评估病情进展。
约半数患儿出现膝、踝等大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但无畸形。关节症状多为一过性,通常1-2周自行缓解。急性期可局部冷敷减轻肿胀,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非甾体抗炎药。家长需限制患儿剧烈运动,但无须完全制动。
阵发性脐周或下腹绞痛常见,可能伴呕吐、便血等表现。腹痛程度与肾脏损伤无直接关联,但严重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发作期应给予流质饮食,避免粗纤维食物。腹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颠茄合剂解痉,便血者需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血尿和蛋白尿是肾脏受累主要标志,轻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重者可出现水肿、高血压甚至肾功能异常。确诊需定期检测尿常规和肾功能,轻度病例可选用双嘧达莫片改善微循环,中重度需联合泼尼松龙片控制炎症。家长应每日记录患儿尿量及颜色变化。
少数患儿可能出现阴囊水肿、神经系统症状或肺出血等血管炎表现。这些症状提示全身血管炎症较重,需立即住院治疗。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注射液可能用于重症病例,使用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患儿日常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定期随访尿检至少6个月,观察是否发展为慢性肾炎。注意观察患儿有无新发皮疹、水肿或尿量减少,这些可能是病情复发的征兆。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因感染可能诱发疾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