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便失禁是什么原因

神经内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26次浏览

关键词: #小便

大小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神经系统损伤、泌尿系统感染直肠脱垂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大小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盆底肌松弛

妊娠分娩、长期便秘或年龄增长可能导致盆底肌松弛,表现为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轻度松弛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每天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和阴道的动作。重度松弛需考虑生物反馈治疗或悬吊手术,如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2、神经系统损伤

脑卒中、脊髓损伤或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可能损伤控制排尿排便的神经通路,导致感知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尿急但无法控制排尿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缓解膀胱过度活动,配合间歇性导尿管理排尿。

3、泌尿系统感染

急性膀胱炎或尿道炎可能刺激膀胱黏膜引发尿频尿失禁,常伴有排尿灼痛感。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可遵医嘱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抗感染,配合三金片清热利湿。感染控制后失禁症状多能缓解。

4、直肠脱垂

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可能破坏括约肌功能,导致粪便渗漏。长期用力排便、慢性腹泻是常见诱因。轻度脱垂可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重度需行Altemeier手术等直肠固定术。术后需保持软便以减少复发。

5、糖尿病

长期高血糖可能损伤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导致感觉减退和收缩无力,表现为排尿困难与溢出性尿失禁。需严格控糖并监测膀胱残余尿量。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定时排尿训练。

日常应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咖啡因及酒精摄入。养成定时如厕习惯,每2-3小时尝试排尿排便。使用吸水护垫防止皮肤浸渍,便后及时清洁并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肛周皮肤。进行提肛运动时注意收缩维持10秒后放松,每日练习3组每组15次。若出现发热、血尿或持续加重需立即复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