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和胃溃疡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胃息肉和胃溃疡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性质、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胃息肉是胃黏膜的良性增生,可能无明显症状;胃溃疡是胃黏膜的破损,常伴疼痛。两者在病因、检查手段及并发症风险上也有差异。
胃息肉是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隆起性病变,多为良性,可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胃溃疡则是胃黏膜防御机制失衡导致的局部组织缺损,深度可达黏膜肌层,与胃酸侵蚀、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胃息肉通常无症状,较大时可引发出血或梗阻,表现为黑便、呕吐。胃溃疡以规律性上腹痛为主,进食后加重或缓解,可能伴随反酸、嗳气,严重时出现呕血、穿孔等急症。
胃息肉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相关,部分与质子泵抑制剂长期使用有关。胃溃疡主要因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滥用或应激导致,胃酸分泌异常是核心诱因。
胃息肉通过胃镜直接观察并活检确诊,需评估大小、形态及病理类型。胃溃疡除胃镜检查外,还需结合幽门螺杆菌检测(如碳13呼气试验)、胃液分析等明确病因。
小息肉可定期观察,大息肉需内镜下切除。胃溃疡需抑酸治疗(如奥美拉唑肠溶片)、根除幽门螺杆菌(如阿莫西林胶囊联合克拉霉素片),溃疡反复发作可能癌变,息肉中仅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进食。胃溃疡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息肉切除后定期复查胃镜。出现持续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评估,两类疾病均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性质后针对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