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接种

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感染的关键措施,暴露后需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接种主要有暴露前预防接种、暴露后预防接种、接种程序、接种部位、接种禁忌等要点。
暴露前预防接种适用于高风险人群,如兽医、动物饲养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接种程序为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共3剂。接种后可产生抗体,降低感染风险。暴露前预防接种后仍需在暴露后加强接种。
暴露后预防接种是狂犬病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措施。根据暴露程度分为三级,II级和III级暴露需立即接种疫苗。接种程序为0、3、7、14、28天各接种1剂,共5剂。严重暴露者需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疫苗接种需严格遵循程序。暴露前预防接种为3剂,暴露后预防接种为5剂。接种间隔时间需准确,不可随意更改。接种后需观察30分钟,注意不良反应。完成全程接种才能确保免疫效果。
成人狂犬病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为大腿前外侧。禁止臀部注射,以免影响免疫效果。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等局部反应,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接种后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止接种。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应暂缓接种。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谨慎评估。孕妇不是绝对禁忌,但需权衡利弊。接种前应告知医生过敏史和健康状况,由医生评估是否适合接种。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避免抓挠。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者需就医。接种期间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完成全程接种后应检测抗体水平,确保免疫效果。如出现可疑狂犬病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