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怎么治疗

急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可通过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肠道微生态调节、重症监护等方式治疗。急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通常由志贺菌感染引起,表现为高热、腹痛、脓血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急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易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纠正。轻症可选用口服补液盐散(Ⅲ),重症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液需根据患者尿量、血压等指标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
志贺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临床常用盐酸环丙沙星片、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需足疗程使用,通常持续5-7天。用药前应进行药敏试验,避免耐药性产生。
高热者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腹痛明显时可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出现惊厥需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控制症状。禁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如盐酸洛哌丁胺胶囊,以免加重毒素吸收。
急性期后可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益生菌能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致病菌繁殖,减少腹泻持续时间。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
出现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时需转入ICU,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支持等治疗。可能需要使用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抗炎,同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
患者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手卫生及餐具消毒,粪便需用漂白粉处理。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食物,帮助肠道黏膜修复。出院后需随访粪便培养至连续2次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