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关键词: #胆囊炎
关键词: #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可通过发病速度、症状持续时间、疼痛特征、伴随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区分。急性胆囊炎起病急骤,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剧痛伴发热;慢性胆囊炎多为反复隐痛,症状迁延数月以上。两者在病因、治疗及预后上存在明显差异。
急性胆囊炎通常由胆囊结石阻塞胆管引发,疼痛呈刀割样或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寒战高热,墨菲征阳性。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超声显示胆囊壁增厚、周围积液。需紧急禁食并静脉注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严重者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慢性胆囊炎多因长期胆囊结石刺激或细菌感染导致,疼痛为间歇性钝痛,进食油腻后加重,可伴消化不良、腹胀。超声可见胆囊萎缩或壁毛糙,治疗以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利胆药物为主,症状反复发作时建议择期手术。
慢性胆囊炎患者可能出现胆囊功能减退,但极少发生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急性胆囊炎若未及时处理可进展为胆囊穿孔或化脓性胆管炎。两者均需低脂饮食,但急性期需完全禁食,慢性期可少量摄入易消化食物。无论急性或慢性发作,出现黄疸、持续发热或剧烈腹痛均需立即就医。
日常应注意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肥胖者需控制体重。每年进行肝胆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胆囊病变,有胆结石病史者应定期复查,避免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