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水肿做什么检查

双下肢水肿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检查,常见检查项目有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心脏超声、下肢静脉超声等。双下肢水肿可能与肾脏疾病、心脏疾病、肝脏疾病、静脉回流障碍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尿常规可检测尿蛋白、尿潜血等指标,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引发双下肢水肿。尿常规检查简单快捷,是初步筛查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肾功能不全时,体内代谢废物和水分无法正常排出,可能导致水肿。肾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等疾病。
肝功能检查可评估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形成水肿。肝功能异常时,常伴有腹水、黄疸等症状。
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静脉回流受阻,可能导致双下肢水肿。心脏超声能检测心室壁运动、瓣膜功能等,帮助诊断各种心脏疾病。
下肢静脉超声可检查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情况。静脉回流障碍会导致下肢静脉压力增高,液体渗出形成水肿。下肢静脉超声是无创检查,能直观显示静脉血流情况。
出现双下肢水肿时,应注意限制钠盐摄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同时需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日常监测体重变化,如水肿持续加重或伴有呼吸困难、少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