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胃息肉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嗳气、食欲减退、黑便等。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多数为良性,但部分类型可能发生恶变。
上腹隐痛是胃息肉较常见的早期症状,疼痛多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钝痛,疼痛程度较轻,可能与胃酸刺激息肉表面或胃蠕动异常有关。部分患者可能误以为是普通胃炎而忽视。若疼痛加重或规律性改变,需警惕息肉出血或恶变可能。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胃息肉可能导致胃排空功能受限,进食后出现明显的饱胀感,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这种饱胀感持续时间较长,与普通消化不良不同。息肉体积较大时可能直接堵塞胃窦部。建议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可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胃息肉可能影响贲门功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表现为反复反酸、烧心及频繁嗳气。部分患者夜间平卧时症状加重。长期反流可能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可遵医嘱使用莫沙必利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调节胃肠动力和抑制胃酸。
胃息肉持续刺激胃黏膜可能引起食欲明显下降,伴随体重减轻。部分患者因餐后不适而主动减少进食。需注意与胃癌引起的恶病质相鉴别。建议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和幽门螺杆菌筛查,排除其他胃部病变。
息肉表面糜烂出血时可能出现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较大时可伴随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需立即就医明确出血原因,避免盲目使用止血药物。内镜下止血或息肉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发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诊消化内科,完善胃镜检查明确息肉性质。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胃部体检,有胃癌家族史者需缩短筛查间隔。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监测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