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骨裂怎么办

脚后跟骨裂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脚后跟骨裂通常由高处坠落、运动损伤、骨质疏松、长期负重、交通事故等原因引起。
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肢是骨裂的基础治疗手段,可避免骨折端移位。固定时间通常需要4-8周,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跟骨部位承重需严格避免早期负重,必要时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固定期间可配合冷敷缓解肿胀,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水肿。
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和炎症,骨肽注射液促进骨痂形成,碳酸钙D3片补充骨骼修复所需营养。药物使用需注意胃肠道反应及过敏风险,骨质疏松患者可能需要加用阿仑膦酸钠片。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曲马多缓释片,但需警惕成瘾性。
急性期48小时后可开始超短波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期采用超声波治疗加速骨愈合。拆除固定后通过蜡疗软化瘢痕组织,水中运动训练可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治疗过程中需监测皮肤反应,避免烫伤或过度牵拉造成二次损伤。
对于严重移位性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钢板螺钉系统稳定骨折块。关节面塌陷者可能需要进行植骨术填充缺损,术后需配合持续负压引流。微创经皮螺钉固定适用于简单骨折类型,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拆除固定后从被动关节活动开始,逐步过渡到主动抗阻训练。平衡垫训练可恢复本体感觉,水中步行训练减轻关节负荷。康复后期需加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力量练习,使用矫形鞋垫纠正步态异常。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出现疼痛需立即停止并就医评估。
骨裂恢复期间应保证每日摄入800-1000毫克钙质和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和小鱼干等富钙食物。戒烟限酒避免影响骨骼愈合,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康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完全恢复前避免跑跳等剧烈活动。定期复查评估愈合进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