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连怎么检查出来

肠粘连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腹腔镜检查、手术探查等方式检查出来。肠粘连通常由腹部手术、腹腔感染、腹部外伤、炎症性肠病、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体格检查是初步判断肠粘连的常用方法。医生通过触诊腹部可能发现局部压痛、肌紧张或腹部包块。听诊肠鸣音可能减弱或消失。体格检查简便易行但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疑似肠粘连患者,医生会重点询问腹部手术史、外伤史等。
腹部X线检查可显示肠管扩张、气液平面等肠梗阻征象。超声检查能发现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及腹腔积液。CT检查是诊断肠粘连的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粘连部位、范围,还能发现肠梗阻等并发症。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适用于孕妇等特殊人群。
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存在感染或炎症。电解质检查可发现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血气分析能评估是否存在代谢性酸中毒。这些检查虽不能直接诊断肠粘连,但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肠粘连的金标准,能直接观察腹腔内粘连情况。医生通过腹壁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可清晰看到粘连部位、范围和程度。腹腔镜检查创伤小、恢复快,兼具诊断和治疗功能。但需全身麻醉,存在一定手术风险。
对于高度怀疑肠粘连伴肠梗阻的患者,可能需急诊手术探查。开腹手术能全面评估腹腔情况,同时进行粘连松解等治疗。手术探查创伤较大,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采用。术后需密切观察防止粘连复发。
肠粘连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适当运动促进肠蠕动。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预防肠粘连的关键在于规范手术操作和术后早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