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头部脂溢性皮炎

头部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头皮、面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表现为红斑、油腻性鳞屑伴瘙痒。该病可能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皮脂分泌异常、免疫反应失调、遗传因素及环境刺激有关,需通过皮肤科检查确诊并与银屑病、头癣等疾病鉴别。
头部脂溢性皮炎发病与马拉色菌定植密切相关,该真菌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可引发炎症反应。皮脂腺分泌旺盛区域更易发病,青春期后发病率升高。遗传因素可能影响免疫应答模式,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精神压力、寒冷干燥气候或频繁烫染头发可能加重症状。
头皮出现边界不清的红斑,覆盖黄色油腻鳞屑,常伴轻度瘙痒。严重者可形成厚痂,引发毛囊炎导致脱发。病变可能扩展至发际线、耳后及鼻唇沟,婴儿期表现为"乳痂"。症状呈周期性加重与缓解,冬季或应激状态下易复发。
皮肤科医生通过视诊结合皮肤镜检查即可初步诊断。需刮取鳞屑进行真菌镜检排除头癣,必要时行皮肤活检与银屑病鉴别。特殊类型如HIV感染者可能出现顽固性皮损,需检测免疫功能。婴幼儿患者要区分特应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
轻中度患者可使用酮康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等抗真菌制剂清洗头皮,配合糖皮质激素类溶液如哈西奈德溶液短期外用。顽固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或小剂量泼尼松片。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夫西地酸乳膏,瘙痒明显者可服用氯雷他定片。
避免过度清洁或搔抓头皮,水温控制在37℃以下。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补充B族维生素。选择无硅油洗发水,每周使用2-3次药用洗剂。保证充足睡眠,焦虑患者可进行正念减压训练。婴儿乳痂可用矿物油软化后轻柔去除。
头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意识,症状缓解后仍需维持性使用抗真菌洗剂。避免自行滥用强效激素类药物,哺乳期妇女及婴幼儿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定期修剪头发减少皮脂蓄积,夏季注意防晒。若出现脓疱、剧烈疼痛或全身症状需及时复查,排除合并其他皮肤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