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伴随发热可通过禁食补液、物理降温、口服药物、静脉用药、内镜治疗等方式缓解。急性胃炎发热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应激反应等因素引起。

1、禁食补液

发病初期需暂停进食8-12小时,减轻胃肠负担。每小时补充100-200毫升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可少量饮用温糖盐水,避免电解质紊乱。若呕吐严重,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2、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使用退热贴敷贴前额,每4小时更换一次。保持室温在24-26℃,避免穿盖过厚影响散热。禁止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发寒战。

3、口服药物

蒙脱石散可吸附消化道病原体,保护胃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腹泻症状。对乙酰氨基酚片用于38.5℃以上发热,但需间隔4-6小时给药。禁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加重胃黏膜损伤。

4、静脉用药

严重呕吐伴脱水时需静脉输注奥美拉唑钠注射液抑制胃酸。细菌感染明确者可选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剧烈腹痛可肌注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静脉补液应监测电解质,及时调整钾钠浓度。

5、内镜治疗

持续呕血或黑便者需急诊胃镜检查,钛夹止血治疗活动性出血。发现胃黏膜大面积糜烂时,可在内镜下喷洒硫糖铝混悬凝胶。合并胃穿孔需紧急腹腔镜修补术,术后留置胃肠减压管。

恢复期应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首选米汤、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辛辣、过热及产气食物2周以上。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若72小时仍持续发热需排查其他感染灶。注意餐具消毒,养成饭前洗手习惯。症状缓解后1个月内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损伤胃黏膜药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