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糜烂性胃炎症状

关键词: #胃炎
关键词: #胃炎
慢性糜烂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该病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应激因素或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胃镜检查确诊。
上腹隐痛是慢性糜烂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或左上腹,呈持续性钝痛或灼烧感,进食后可能加重。该症状与胃黏膜糜烂导致神经末梢暴露有关,患者可能伴随胃部压痛感。治疗需针对病因,如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药物根除治疗。
餐后饱胀表现为进食少量食物即产生明显饱腹感,可能伴随早饱现象。这与胃黏膜炎症导致胃蠕动功能减弱、排空延迟有关。建议患者采用少食多餐方式,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或莫沙必利片促进胃肠动力。
反酸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的烧灼感,嗳气为胃内气体上溢现象。这两种症状常因胃酸分泌异常或贲门功能失调所致。患者应避免咖啡、巧克力等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严重时可遵医嘱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或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控制胃酸。
恶心呕吐多发生在胃黏膜炎症较重时,呕吐物可能含有黏液或血丝。该症状提示可能存在广泛糜烂或出血性胃炎,需警惕贫血风险。治疗上除抑酸护胃药物外,可短期使用盐酸昂丹司琼片缓解症状,同时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长期食欲减退可能导致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与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消化功能减弱相关。患者可尝试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蛋等,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若持续两周以上无改善,需复查胃镜排除恶性病变。
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冷食物,戒烟限酒。建议选择煮、炖等温和烹饪方式,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豆腐帮助黏膜修复。每日可进行30分钟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餐后立即平卧。若症状反复或出现黑便、呕血等报警症状,须及时复查胃镜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