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药物性肥胖通常由糖皮质激素、抗精神病药、胰岛素、β受体阻滞剂、避孕药等药物引起。药物性肥胖可能与药物干扰代谢、增加食欲、促进脂肪合成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体重短期内明显增加、体脂率上升、腰围增大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氢化可的松片等可能通过促进脂肪重新分布导致向心性肥胖。这类药物会增强食欲,同时抑制脂肪分解,使脂肪在腹部、面部等部位堆积。长期使用可能伴随血糖升高、皮肤紫纹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
奥氮平片、利培酮片、喹硫平片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可能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和5-HT2c受体增加食欲。这类药物还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导致热量过剩转化为脂肪储存。患者可能出现嗜睡、血脂异常等表现。用药期间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等降糖药物可能通过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导致体重增加。胰岛素会抑制脂肪分解,同时可能引发低血糖反应而刺激进食。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后可能出现下肢水肿、体重快速增长等情况。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配合饮食管理。
美托洛尔片、普萘洛尔片等β受体阻滞剂可能通过降低基础代谢率导致肥胖。这类药物会减少热量消耗,使静息能量消耗下降,同时可能引起乏力而减少活动量。长期使用可能伴随心率减慢、运动耐量下降等症状。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对代谢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
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可能通过水钠潴留和脂肪合成增加导致体重上升。雌激素会促进皮下脂肪沉积,部分女性可能出现乳房胀痛、下肢浮肿等表现。通常停药后体重可逐渐恢复,用药期间建议低盐饮食并加强有氧运动。
药物性肥胖患者应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记录用药与体重的关联性。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更换对代谢影响较小的替代药物,或调整用药剂量。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增加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发现体重异常增长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