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拉肚子肚子疼怎么办

中暑后出现拉肚子、肚子疼可通过补充电解质、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中暑通常由高温环境下体液流失过多、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中暑伴随腹泻易导致电解质失衡,可口服补液盐散或饮用含钾钠的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建议少量多次补充,每次不超过200毫升。若出现呕吐需暂停进食进水,待症状缓解后继续补液。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苹果泥等。暂停摄入高脂高纤维食物及乳制品。腹泻期间可适量食用蒸熟的苹果帮助收敛肠道,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加重胃肠负担。
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直接用冰敷以防毛细血管收缩影响散热。可配合使用退热贴或凉毛巾敷额头,保持环境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
蒙脱石散可保护胃肠黏膜缓解腹泻,盐酸洛哌丁胺胶囊能抑制肠道蠕动。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缓解腹痛症状,但须避免与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合用。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摄氏度、意识模糊、少尿或无尿等重度中暑表现,或腹泻每日超过10次伴血便时,需立即就医。严重电解质紊乱可能引发心律失常,需静脉补液治疗。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应警惕热射病风险。
中暑恢复期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室内保持通风并使用空调调节温度。避免烈日下剧烈活动,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使用防晒霜。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状态,可适量增加山药、小米等健脾食物。监测体温和排便情况,若72小时内症状未缓解或加重需复查。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肌肉痉挛、头晕等低钠血症表现,必要时检测电解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