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对比有什么区别

内分泌科编辑 医心科普
0次浏览

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的主要区别在于检测时间、临床意义及波动范围。空腹血糖指禁食8-10小时后的血糖值,反映基础胰岛素功能;餐后血糖为进食后2小时的血糖值,评估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代偿能力。两者共同构成糖尿病诊断与监测的核心指标。

空腹血糖通常在3.9-6.1毫摩尔每升为正常范围,超过7.0毫摩尔每升可能提示糖尿病。其稳定性较高,受饮食干扰小,能早期发现胰岛素分泌缺陷。检测前需保持8小时以上未进食含热量食物,仅可饮用清水。数值异常可能提示肝脏糖原输出异常或胰岛素抵抗,常见于2型糖尿病、慢性肝病等。

餐后血糖正常值应低于7.8毫摩尔每升,达到11.1毫摩尔每升可辅助诊断糖尿病。该指标直接体现进食后葡萄糖吸收速率与胰岛素反应效率,对糖耐量受损的筛查更敏感。检测需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选择常规混合餐食。数值异常常见于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等情况,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也依赖此指标。

建议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尤其存在糖尿病家族史、超重等高危因素者。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控制精制糖摄入,配合适度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若发现血糖异常波动,应及时就医完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释放试验等检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