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慢性肥厚性鼻炎

关键词: #鼻炎
关键词: #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鼻腔冲洗、生活调整等方式改善。慢性肥厚性鼻炎通常由长期炎症刺激、鼻中隔偏曲、过敏反应、环境因素、药物滥用等原因引起。
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有助于减轻鼻黏膜水肿。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可短期缓解鼻塞,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伴有过敏症状时,可联合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持续性鼻塞,可考虑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手术能直接缩小肥厚的鼻甲组织,改善通气功能。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鼻腔粘连。合并鼻中隔偏曲者需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
激光或微波治疗可通过热效应促使鼻甲黏膜下纤维化收缩。该方法创伤小,适用于轻度肥厚患者,但可能需要重复进行。射频消融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可控损伤,术后恢复较快。
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能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黏膜炎症反应。建议每日1-2次,冲洗时保持张口呼吸避免呛咳。可配合鼻腔喷雾保湿剂如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维持黏膜湿润。
避免接触粉尘、冷空气等刺激因素,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戒烟并减少二手烟暴露,烟草烟雾会加重黏膜充血。规律运动可改善鼻腔血液循环,但冬季户外活动需佩戴口罩保暖。
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诱发黏膜充血。冬季注意颈部保暖,外出佩戴围巾减少冷空气直接刺激。定期复查鼻内镜评估病情变化,合并过敏性鼻炎者需同步控制过敏症状。若出现持续头痛、嗅觉减退等表现应及时就诊排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