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怎么回事

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可能与术后角膜水肿、后发性白内障、视网膜病变、人工晶体位置异常、术后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干预、激光治疗或二次手术等方式改善。
手术过程中器械接触或超声能量可能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引发暂时性水肿。患者会出现视物模糊、畏光等症状。通常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促进修复,严重时需角膜内皮移植。
约20%患者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后囊膜混浊。表现为渐进性视力下降,可通过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术后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预防炎症反应。
术前已存在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可能在术后显现。需进行眼底荧光造影确诊,采用雷珠单抗注射液抗VEGF治疗,联合卵磷脂络合碘片改善视网膜代谢。
晶体囊袋收缩或悬韧带松弛可能导致人工晶体偏位。患者主诉视物变形或单眼复视,通过UBM检查确诊。轻度偏位可使用阿托品眼用凝胶松弛睫状肌,严重者需手术复位。
细菌性眼内炎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表现为眼痛、脓性分泌物。需立即行房水培养,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联合万古霉素玻璃体腔注射,必要时行玻璃体切割术。
术后3个月内需定期复查视力、眼压及眼底,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户外活动佩戴防紫外线眼镜。若出现突然视力骤降、眼红眼痛等症状应立即返院检查,排除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保持术眼清洁,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炎滴眼液,睡眠时使用眼罩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