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摘除手术的危害

眼球摘除手术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眼眶凹陷、义眼不适、心理障碍及对侧眼视觉负担加重等危害。该手术通常用于严重眼外伤、恶性肿瘤或绝对期青光眼等不可逆视力丧失的情况。
术后感染是眼球摘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因手术创伤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感染可表现为眼眶红肿、疼痛加剧或分泌物增多,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控制,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等。若感染扩散至颅内可能引发脑膜炎等严重情况。眼眶凹陷因眼球摘除后眶内脂肪萎缩或义眼台移位所致,影响面部对称性,可通过定制个性化义眼或脂肪填充改善。部分患者术后长期存在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义眼不适,需定期清洁并调整义眼形态。
心理障碍在单眼摘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尤其青少年可能出现社交恐惧或抑郁倾向,需心理干预联合家庭支持。对侧健康眼可能因代偿性用眼过度出现视疲劳或青光眼风险增加,需每半年进行眼底检查。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眼眶内出血、视神经损伤或全麻相关心肺并发症,但现代显微手术技术已大幅降低此类风险。
术后应保持术区清洁干燥,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选择轻质多孔材料的义眼可减少佩戴不适,定期复查眼眶CT有助于早期发现植入物移位。营养方面需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促进伤口愈合,心理适应期通常需要3-6个月,参加眼缺损者互助团体有助于心理康复。若出现持续疼痛或视力变化应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