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得了骨癌

骨癌早期可能表现为局部疼痛、肿块、活动受限等症状,但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骨癌的常见类型有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等,具体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医学检查。
骨癌引起的疼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夜间加重,初期可能被误认为生长痛或运动损伤。疼痛部位固定且逐渐加剧,普通止痛药效果有限。若疼痛伴随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或静脉曲张,需高度警惕。建议及时进行X线、CT或MRI检查,必要时行骨扫描。
肿瘤生长可能导致体表可触及的坚硬肿块,肿块与骨骼紧密相连且生长迅速。良性骨肿瘤肿块通常边界清晰、生长缓慢,而恶性肿块多质地坚硬、表面不规则。肿块可能伴随局部皮肤发红、发热,但无明确外伤史。发现异常肿块应尽快就医评估。
骨质被肿瘤破坏后可能发生轻微外力下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骨折部位疼痛剧烈且愈合困难,X线可见骨质溶解或成骨性改变。这种情况常见于承重骨如股骨、胫骨,若骨折前已有数月隐痛史更应警惕肿瘤可能。
晚期骨癌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伴随低热、盗汗,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碱性磷酸酶升高。尤文肉瘤可能出现类似感染的症状,但抗生素治疗无效。这些非特异性症状需结合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
脊柱或骨盆部位的骨癌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放射性疼痛、肢体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肿瘤侵犯椎体时可引发剧烈背痛,平卧不能缓解。这类症状提示肿瘤已进展,需紧急处理以防止永久性神经损伤。
日常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病理性骨折风险,保证充足营养摄入以维持机体抵抗力。确诊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骨癌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手段。保持积极心态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帮助,家属应给予充分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