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怎么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病通常由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胃手术后解剖结构改变、长期胆汁刺激等因素引起,表现为上腹痛、烧心、呕吐胆汁等症状。
少量多餐避免胃内压增高,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馒头片,减少油炸食品及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餐后保持直立位1-2小时,睡前3小时禁食。可适量饮用温蜂蜜水缓解胃黏膜刺激,但糖尿病者慎用。
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中和胆汁酸,保护胃黏膜;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反流;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加用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
对于顽固性病例可采用内镜下射频消融术处理糜烂面,或经内镜放置十二指肠支架改善胆汁引流。治疗后需配合质子泵抑制剂使用4-8周,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情况。
控制体重避免腹压增高,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戒烟限酒减少胃黏膜损伤,避免穿紧身衣物压迫腹部。焦虑情绪可能加重症状,可通过正念呼吸训练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严重解剖异常者需行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改道胆汁,术后配合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手术适应证需严格评估,术后可能出现倾倒综合征、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需长期营养监测。
日常注意记录症状发作与饮食关联性,避免诱发因素。定期复查胃镜监测黏膜变化,中重度异型增生需密切随访。适当补充维生素B12和铁剂预防贫血,胃部保暖可缓解痉挛疼痛。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呕血黑便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