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怎么治疗

神经内科编辑 医普小新
3次浏览

关键词: #精神 #疾病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可通过病因治疗、对症用药、心理干预、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代谢紊乱、感染中毒脑损伤或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针对原发病与精神症状综合干预。

1、病因治疗

控制原发躯体疾病是核心措施。如糖尿病导致的精神障碍需调节血糖,可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控制代谢异常;肝性脑病需降低血氨,常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治疗期间需监测原发病指标,精神症状常随躯体状况改善而缓解。

2、对症用药

针对精神症状可短期使用精神类药物。焦虑抑郁可选用盐酸舍曲林片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幻觉妄想可短期使用富马酸喹硫平片。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者慎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用药期间须定期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

3、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疾病适应障碍。通过纠正错误认知、缓解病耻感,帮助患者建立对躯体疾病的正确应对方式。团体心理治疗可增强社会支持,尤其适用于慢性病患者。心理干预需与家属同步进行,减少环境应激因素。

4、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可能加重症状,需根据病因调整饮食。Wernicke脑病患者需补充维生素B1注射液,尿毒症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必要时通过肠内营养粉剂或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纠正代谢失衡。营养评估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5、康复训练

针对脑卒中或创伤后患者,需进行认知功能训练与肢体康复。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改善注意力障碍,运动疗法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康复计划需个体化制定,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

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家属应协助记录症状变化。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慢性病患者需长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康复期可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出现意识模糊或症状加重时须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定期复诊评估躯体与精神状况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