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介入治疗是什么意思

呼吸内科编辑 医普小新
0次浏览

肺部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微创技术对肺部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的操作方法。

肺部介入治疗主要适用于肺部占位性病变、气道狭窄、咯血等疾病的诊疗。常见的操作方式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等。经皮肺穿刺活检是在CT引导下,通过细针穿刺获取肺部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适用于肺结节或肿块的诊断。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通过支气管镜进入气道,可进行活检、冷冻治疗、电凝止血等操作,适用于中央型肺癌、气道狭窄等疾病。放射性粒子植入是将放射性粒子精准植入肿瘤内部,通过持续释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适用于无法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这些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心肺功能等评估。

接受肺部介入治疗后需密切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上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促进组织修复。术后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疗效。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