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肠病怎么保守治疗

炎性肠病可通过饮食调整、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心理疏导、中医调理等方式保守治疗。炎性肠病通常由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衡、遗传因素、感染刺激、精神压力等原因引起。
低渣低脂饮食可减少肠道刺激,急性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缓解期逐步增加煮软的蔬菜、去皮水果。避免辛辣、酒精、乳制品等诱发症状的食物。每日少量多餐,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限制膳食纤维摄入量在每天10-15克。
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复合制剂纠正营养不良,严重者需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剂。贫血患者可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低蛋白血症者适量添加乳清蛋白粉。监测体重、白蛋白等指标,必要时采用肠外营养支持。
美沙拉嗪肠溶片适用于轻中度活动期患者,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多用于远端结肠病变。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用于急性发作控制,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微生态。便血严重时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焦虑抑郁情绪,通过放松训练降低应激反应。建立症状日记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参加病友互助小组获得社会支持。必要时联合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但需警惕胃肠道副作用。
脾虚湿困证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湿热蕴结证选用葛根芩连汤。艾灸足三里调理脾胃功能,中药灌肠治疗直肠型病变。需辨证使用白头翁、地榆等止血药材,避免苦寒药物长期损伤正气。
保守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肠镜评估黏膜愈合情况,记录每日排便次数与性状变化。保持适度活动如太极拳、散步促进肠蠕动,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便血量增加等预警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注意餐具消毒避免肠道感染,冬季做好腹部保暖防止受凉诱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