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良性胃肿瘤

良性胃肿瘤是指生长在胃部但不具备侵袭性和转移性的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胃息肉、胃平滑肌瘤、胃脂肪瘤、胃神经鞘瘤、胃血管瘤等类型。
胃息肉是胃黏膜表面突起的赘生物,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酸反流或遗传因素有关。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隐痛、饱胀感,偶有呕血或黑便。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较小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较大者需手术干预。常用治疗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术后需定期复查胃镜。
胃平滑肌瘤起源于胃壁肌层,生长缓慢,多数无症状。肿瘤增大时可出现上腹包块、消化道出血或梗阻表现。增强CT或超声内镜可辅助诊断,直径超过3厘米或有症状者需行腹腔镜切除术。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胃脂肪瘤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形成,好发于胃窦部。典型CT表现为均匀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多数无需治疗,但直径超过5厘米或引起幽门梗阻时需手术切除。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减少高脂饮食摄入,定期进行胃部影像学随访。
胃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细胞,属于罕见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能出现上腹不适或出血。病理活检联合免疫组化可确诊,完整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需关注神经功能恢复,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创面出血。
胃血管瘤为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性病变,易发生于胃体部。典型内镜下呈紫红色隆起,触之易出血。小病灶可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较大病灶需行胃部分切除术。患者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出现呕血需立即就医。
良性胃肿瘤患者需保持规律饮食,每日进食5-6次少量易消化食物,避免过烫、过硬或刺激性食物。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或腹部超声,监测肿瘤变化。适当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出现持续腹痛、体重下降或呕血等症状时须及时就诊,排除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