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暴发性紫癜

关键词: #紫癜
关键词: #紫癜
暴发性紫癜是一种罕见的急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突发广泛性紫癜或瘀斑,常伴随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该病可分为感染性、特发性、药物性等类型,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出血甚至休克。
感染性暴发性紫癜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常见病原体包括脑膜炎奈瑟菌、链球菌等。患者除皮肤紫癜外,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治疗需立即控制感染,可选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抗生素,同时配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
特发性暴发性紫癜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机制异常相关。临床表现为突发对称性皮肤瘀斑,好发于四肢和躯干。血液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骨髓象可见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重症患者需联合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药物性暴发性紫癜由某些药物诱发,常见致敏药物包括肝素、奎宁等。患者在用药后出现迅速进展的紫癜,可能伴随牙龈出血、血尿等症状。诊断需结合用药史和实验室检查。治疗首先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控制免疫反应。
遗传性暴发性紫癜属于罕见类型,与特定基因突变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有关。患者自幼即有出血倾向,轻微外伤即可引发大面积瘀斑。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治疗需定期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剂如人凝血因子VIII,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继发性暴发性紫癜常继发于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除典型皮肤表现外,原发病症状往往更为突出。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如肿瘤患者需化疗,同时配合输注血小板悬液改善出血症状。监测D-二聚体等指标对评估病情进展有重要意义。
暴发性紫癜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磕碰和剧烈活动。饮食宜选择软质易消化食物,避免过硬或过热饮食刺激黏膜。注意观察皮肤瘀斑变化情况,记录出血范围和程度。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激素剂量。出现头痛、呕血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