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缩窄怎么办

关键词: #动脉
关键词: #动脉
主动脉缩窄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主动脉缩窄通常由先天性血管畸形、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等原因引起。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高血压和改善心功能。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降压药物,减轻心脏后负荷。若合并心力衰竭,可选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呋塞米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需严格监测血压和药物不良反应,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介入治疗适用于局限性主动脉缩窄,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解除狭窄。该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需评估血管条件及并发症风险。介入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血管造影,观察支架通畅情况,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适用于复杂型主动脉缩窄或介入治疗失败者,常用术式包括缩窄段切除吻合术、人工血管置换术等。术后需密切监测吻合口出血、脊髓缺血等并发症,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部分患者术后仍需联合降压药物控制残余高血压。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均需长期控制血压。日常监测早晚血压,避免高盐饮食和情绪激动。可遵医嘱联合使用缬沙坦胶囊、氢氯噻嗪片等药物,将血压维持在目标范围内。未控制的血压可能加重主动脉壁损伤。
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CT血管成像等检查,评估狭窄段血流动力学变化。若出现头痛、下肢无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随访期间应记录运动耐量变化,调整康复计划。
主动脉缩窄患者应保持低脂低盐饮食,适量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避免举重等憋气动作。术后患者需遵医嘱穿戴弹力袜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冬季注意肢体保暖。若出现胸痛、晕厥等紧急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