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肺炎怎么改善呼吸

小儿重症肺炎改善呼吸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药物治疗、体位引流、机械通气等方式干预。小儿重症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
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使用生理盐水雾化稀释痰液。对于痰液黏稠的患儿可采用拍背排痰法,家长需用空心掌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患儿背部,帮助松动气道分泌物。避免使用棉签等硬物直接清理鼻腔,防止黏膜损伤出血。
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立即进行氧疗,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氧流量需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调整,通常维持氧浓度在30%-50%。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口唇颜色变化,出现发绀加重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持续氧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细菌性肺炎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可使用利巴韦林颗粒进行抗病毒治疗。支气管痉挛患儿可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痰多者配合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根据肺部病变部位采取不同体位,病变在右肺上叶取左侧卧位,左肺上叶病变取右侧卧位。下叶病变需采取头低脚高位,每次维持15-20分钟。引流前后配合叩击震动,家长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操作。急性期患儿或存在咯血风险时禁止体位引流。
当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时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通气期间需持续监测呼吸频率、气道压力等参数。家长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气道湿化护理,观察有无气胸等并发症。撤机前需逐步降低呼吸机参数,进行自主呼吸试验评估。
日常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温湿度。饮食选择易消化富营养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呛咳。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如吹气球等游戏锻炼肺功能。密切观察呼吸频率、体温等变化,出现呼吸急促或高热需立即就医。定期接种肺炎疫苗可预防病原体感染,营养不良患儿需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