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长期焦虑对大脑的损害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长期焦虑对大脑的损害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臧金萍
臧金萍 郑州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长期焦虑可能对大脑造成多方面损害,包括认知功能下降、情绪调节异常、记忆减退、神经元损伤、脑区结构改变。
1、认知下降:长期焦虑会影响大脑前额叶皮质功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决策能力下降。通过冥想、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可改善认知功能,避免过度压力。
2、情绪异常:焦虑会导致杏仁核过度活跃,引发情绪波动和易怒。保持规律作息、进行深呼吸练习有助于稳定情绪,减少焦虑对情绪中枢的影响。
3、记忆减退:海马体在焦虑状态下易受损,导致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能力下降。适度运动如慢跑、游泳可促进海马体功能恢复,增强记忆能力。
4、神经元损伤:焦虑会引发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神经递质失衡。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核桃有助于保护神经元健康。
5、脑区改变:长期焦虑可能导致大脑灰质体积减少,影响脑区功能。通过正念训练、心理咨询等方式可减缓脑区结构改变,维持大脑健康。
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全谷物、绿叶蔬菜,配合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有助于缓解焦虑对大脑的损害,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心理状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为什么吃饱了容易犯困

吃饱了容易犯困的现象与消化系统的运作、血糖水平的变化以及神经递质的调节有关。这种困倦感通常由消化系统负担加重、血糖波动、神经递质分泌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等方式缓解。 1、消化负担:进食后,身体会将大量血液集中到胃肠道以帮助消化,导致大脑供血相对减少,从而产生困倦感。避免过量进食,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鱼类,可减轻消化负担。 2、血糖波动:高糖饮食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随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快速下降,引发疲劳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豆类,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3、神经递质:食物中的色氨酸在体内转化为血清素,进一步转化为褪黑素,促进睡眠。减少高色氨酸食物如牛奶、香蕉的摄入,可降低困倦感。 4、饮食习惯:暴饮暴食或进食过快会增加消化系统负担,导致困倦。细嚼慢咽、控制食量,有助于减轻饭后困倦。 5、生活方式:缺乏运动或久坐不动会加重饭后困倦。饭后适当散步或进行轻度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困倦感。 日常饮食中应注重均衡营养,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选择富含纤维、蛋白质的食物。饭后可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帮助消化并缓解困倦。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