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出血是癌变吗

关键词: #肠息肉
关键词: #肠息肉
肠息肉出血不一定是癌变,可能与炎症刺激、机械性损伤或腺瘤性息肉有关,但部分腺瘤性息肉存在恶变风险。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组织,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等。
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通常为良性病变,出血多由粪便摩擦或局部充血导致,癌变概率较低。这类息肉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或黏液便,可通过肠镜下电凝止血或活检钳切除处理。腺瘤性息肉存在不同程度异型增生,绒毛状腺瘤或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癌变风险相对较高,出血可能提示表面糜烂或浸润性生长。此类情况需结合病理活检明确性质,必要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外科手术。
少数情况下,持续出血可能提示息肉已发生癌变,尤其伴有消瘦、贫血或肠梗阻时。进展期结直肠癌引起的出血常为暗红色血便或柏油样便,肠镜检查可见息肉形态不规则、基底宽大伴溃疡。此时需通过增强CT评估浸润深度,病理确诊后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或放化疗。
建议发现肠息肉出血后及时进行肠镜复查,40岁以上人群定期筛查粪便隐血。日常饮食,需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持膳食纤维均衡,避免用力排便。腺瘤性息肉切除后应每1-3年随访肠镜,监测复发或新发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