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和鹅口疮的症状

口腔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9次浏览

关键词: #鹅口疮 #口疮

马牙和鹅口疮是两种不同的口腔黏膜病变,马牙表现为新生儿牙龈上的白色或黄白色米粒状隆起,鹅口疮则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白色斑块。马牙通常无需处理,鹅口疮需抗真菌治疗。

1、马牙症状

马牙医学上称为上皮珠,是新生儿牙龈边缘或上腭中线处突起的白色或黄白色小颗粒,直径1-3毫米,质地坚硬,呈单个或簇状分布。由牙板上皮剩余角化形成,无疼痛感,不会影响吮吸和进食。多数在出生后4-6周自行脱落,切忌用针挑破或用力擦拭,避免继发感染。

2、鹅口疮症状

鹅口疮表现为口腔黏膜(颊部、舌面、软腭)的乳白色凝乳状斑块,周围黏膜充血,强行剥离后可见鲜红糜烂面。患儿可能出现拒食、哭闹,成人可伴灼痛感。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复发,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者属高危人群。需与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等鉴别。

3、马牙与鹅口疮区别

马牙仅出现在牙龈或上腭,位置固定且质地硬;鹅口疮斑块可遍布口腔黏膜,质地松软易刮除。马牙为生理现象,鹅口疮需外用制霉菌素混悬液、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严重者口服氟康唑胶囊。哺乳期母亲需同步治疗乳头真菌感染。

4、鹅口疮并发症

未经治疗的鹅口疮可能扩散至咽喉和食管,导致吞咽困难。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念珠菌感染,表现为发热、皮疹。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艾滋病、白血病等基础疾病。避免滥用抗生素,哺乳用具应煮沸消毒。

5、日常护理要点

新生儿口腔清洁用无菌纱布蘸温水轻拭,不强行去除马牙。鹅口疮患者饮食宜温凉软烂,避免酸性刺激。哺乳前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乳头,儿童玩具定期消毒。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长期使用义齿者注意浸泡清洁。

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鹅口疮的关键,哺乳期母亲出现乳头皲裂或疼痛应及时排查真菌感染。马牙无需特殊处理,若发现婴儿口腔白斑持续扩大或伴有发热,需就医明确诊断。成人反复口腔溃疡伴白膜覆盖时,应检测免疫功能和血糖水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