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没有转移但是有浸润

乳腺癌没有转移但存在浸润通常属于浸润性乳腺癌,提示癌细胞已突破乳腺导管或小叶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扩散,但尚未通过淋巴或血液转移至远处器官。
浸润性乳腺癌指癌细胞突破乳腺导管或小叶的基底膜侵入周围间质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癌细胞呈不规则巢状或条索状浸润生长。常见类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前者多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后者多起源于乳腺小叶单位。浸润程度可通过组织学分级评估,通常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级。
乳腺超声可显示不规则低回声肿块,边缘呈毛刺状或蟹足样改变。乳腺X线摄影可见高密度肿块伴微小钙化灶。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评估病灶范围和多中心性。确诊需依赖空心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需明确ER、PR、HER-2和Ki-67等分子分型指标。
局限期浸润性乳腺癌以手术切除为主,根据肿瘤大小可选择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可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术后辅助治疗需结合分子分型,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需接受内分泌治疗如他莫昔芬片或来曲唑片,HER-2阳性患者需联合曲妥珠单抗注射液。化疗方案多选用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片。
肿瘤大小超过2厘米、组织学分级为3级、淋巴管浸润阳性均为不良预后因素。分子分型中三阴性乳腺癌复发风险较高。5年无病生存率与早期发现密切相关,T1期患者可达90%以上。规范治疗后局部复发率通常低于10%,定期随访需关注对侧乳腺癌和新发远处转移。
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预防需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避免患侧肢体血压测量和静脉穿刺。内分泌治疗期间应监测骨密度变化,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预防骨质疏松。饮食需控制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豆制品。心理支持可帮助缓解躯体形象改变带来的焦虑情绪。
建议每3-6个月进行乳腺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检查,每年完成乳腺X线摄影和胸部CT评估。出现骨痛、咳嗽或头痛等新发症状需及时就诊排除转移。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戒烟限酒可降低第二原发癌风险。治疗期间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