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疱疹是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疱疹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2型(HSV-2)感染引起,可能通过皮肤黏膜接触、性传播或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病毒性疱疹通常表现为皮肤或黏膜簇集性水疱,可能由免疫功能低下、皮肤屏障受损、病毒潜伏激活、接触传播、遗传易感性等因素诱发。
长期疲劳、压力过大或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时,机体对单纯疱疹病毒的防御能力下降,病毒易激活繁殖。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口唇疱疹或生殖器疱疹,伴随灼痛感。建议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等免疫调节剂,但须遵医嘱使用。
皮肤出现外伤、日晒伤或湿疹等破损时,病毒可通过微小创口侵入表皮细胞。初期表现为局部刺痛或瘙痒,随后出现透明水疱。可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局部涂抹,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配合莫匹罗星软膏,同时避免抓挠患处。
初次感染后病毒会长期潜伏于神经节,当受凉、发热或月经期等诱因出现时,病毒沿神经纤维迁移至皮肤。发作期具有传染性,可能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可遵医嘱口服泛昔洛韦片进行抗病毒治疗。
直接接触患者水疱液或共用毛巾等物品可能导致传播,HSV-1多引起口周疱疹,HSV-2主要导致生殖器疱疹。典型症状为群集性小水疱伴周围红斑。确诊后应避免亲密接触,感染者可使用喷昔洛韦乳膏抑制病毒复制。
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导致对单纯疱疹病毒易感,可能频繁复发且症状较重。这类患者除规范使用伐昔洛韦胶囊外,建议定期检测免疫功能,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病毒性疱疹患者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挤压水疱。饮食宜清淡,减少巧克力、坚果等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摄入。复发期间需单独使用餐具毛巾,性接触时做好防护。若每年发作超过6次或出现角膜疱疹等特殊部位感染,应及时到皮肤科或感染科就诊评估长期抑制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