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有病灶是什么意思

子宫有病灶通常指子宫内存在异常的组织结构或病变区域,可能由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病灶的性质需通过超声、病理活检等医学检查明确诊断。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坠胀感等症状。体积较小的肌瘤可遵医嘱使用米非司酮片、桂枝茯苓胶囊等药物控制生长;若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引起严重贫血,需考虑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外的部位,常见于卵巢、盆腔等区域。典型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疼痛及不孕。治疗可选用地诺孕素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腹腔镜手术切除异位病灶。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疾病,多表现为经期剧烈腹痛、子宫均匀性增大。轻症患者可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洛索洛芬钠片,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子宫全切术。
子宫内膜息肉为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的赘生物,常见症状为月经间期出血、不孕。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可能自行消退,较大息肉需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可配合黄体酮胶囊预防复发。
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等恶性病灶常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异常排液。确诊需依赖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早期病例可通过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患者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靶向药物。
发现子宫病灶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盆浴,保持外阴清洁。饮食宜清淡,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深色蔬菜摄入,限制高雌激素食物如蜂王浆。定期妇科检查对监测病灶变化至关重要,若出现异常出血、持续腹痛或分泌物异味,须立即就医复查。根据病灶性质不同,可能需要3-6个月随访一次超声或肿瘤标志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