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是渗透性腹泻嘛

病毒性肠炎属于渗透性腹泻。病毒性肠炎主要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因肠道黏膜受损导致水电解质吸收障碍,形成渗透性腹泻。
病毒性肠炎的腹泻机制符合渗透性腹泻特征。病原体侵入小肠上皮细胞后,破坏肠绒毛结构,使双糖酶活性降低,未消化的双糖在肠腔内形成高渗状态,水分被动进入肠腔。同时病毒复制导致肠黏膜炎症反应,进一步影响钠离子和水的吸收。患者主要表现为水样便,可伴有腹痛、低热等症状。
渗透性腹泻需与分泌性腹泻鉴别。病毒性肠炎虽以渗透性腹泻为主,但部分病例可能混合分泌性腹泻成分,尤其在疾病急性期。轮状病毒感染时,非结构蛋白NSP4可作为一种肠毒素,刺激氯离子分泌,此时腹泻机制更复杂。临床诊断需结合粪便性状、电解质检测及病原学检查综合判断。
病毒性肠炎患者需注意预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饮食宜选择低乳糖、低纤维的清淡食物,避免高渗性饮食加重腹泻。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肠道疾病。婴幼儿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监测脱水体征,必要时进行静脉补液治疗。